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相关文件要求,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有关情况如下:
一、评估工作情况
2021年度评估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以上一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
一是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细化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根据当前优化发展环境的重点工作和反映的突出问题,在保证评估工作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完善。本次评估指标体系共由5个一级指标(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2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构成。
二是持续优化评估方式,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密切结合。评估数据主要来自5个方面,包括地方政府部门填报,企业网上调查,实地调研及第三方穿行测试,公开统计数据,政府网站、媒体及权威机构获取数据资料。累计对超过3.5万家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检索40万条信息、赴20个城市实地调研、召开20场部门座谈会、与400多家企业进行“一对一”访谈交流,实地调研3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个政务服务中心,获取了大量客观详实数据。
三是加强纵向对比分析,突出各城市评估年度变化情况。报告对比分析了最近两次评估中各指标得分变化,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中小企业政策及各地方创新实践等情况,重点分析了发展环境改善较明显的城市,更直观地体现了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评促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四是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因素影响,分析惠企政策实施效果。为克服疫情等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对参评城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对惠企政策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评估主要结论
(一)评估总体情况
从综合得分看,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成都、天津位居前十;从得分提高幅度看,拉萨、呼和浩特、大连、石家庄、郑州、青岛、贵阳、南宁、济南、武汉得分增幅位居前十。各参评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得分及较上次评估改善情况具体如下:
表1 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得分及改善情况
注:评估分值均换算为百分制计算
(二)各项一级指标评估情况
1.市场环境评估结果
市场环境由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得分居前5位,西宁、上海、福州、大连、成都改善幅度居前5位。
2.法治环境评估结果
法治环境由权益救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3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南京、上海、天津、西安、长沙得分居前5位,石家庄、上海、西安、青岛、沈阳改善幅度居前5位。
3.融资环境评估结果
融资环境由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创业投资、融资满意度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南京得分居前5位,呼和浩特、郑州、合肥、贵阳、武汉改善幅度居前5位。
4.创新环境评估结果
创新环境由创新载体、人力资源、创新投入、成果产出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得分居前5位,广州、贵阳、大连、成都、武汉改善幅度居前5位。
5.政策环境评估结果
政策环境由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服务促进、企业培育、政策落实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显示,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宁波得分居前5位,呼和浩特、大连、海口、郑州、石家庄改善幅度居前5位。
(三)参评城市发展环境主要概况
1.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明显改善,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超上次评估,城市间差距略有缩小。
评估显示,2021年度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值为56.53,比上次评估得分均值(51.63)增长9.49%。所有参评城市综合得分较上次均有所提升,超过5%的城市有33个,占比达91.67%;超过10%的城市有12个,占比达33.33%。
图1 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变化情况
从五个一级指标来看,各参评城市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整体均有所改善,得分均值分别为52.80、75.68、43.71、41.95和68.49,分别比上次评估增长6.65%、7.65%、12.40%、4.52%和15.42%。
图2 参评城市一级指标得分均值变化情况
2021年度各城市综合得分离散程度为0.2485,比上次评估减少0.0110,五大环境得分离散度均有所减小,各城市总体差距持续缩小。
2.各城市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优化改善比较明显,各级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使中小企业有较强获得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缓解。
评估显示,各参评城市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改善比较明显,政策环境平均得分从59.34提升至68.49,其中,有24个城市上升超过10%;融资环境平均得分从38.89提升至43.71,其中,有22个城市上升超过10%。
政策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力度,完善组织领导及议事协调机制建设,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46.01%的样本企业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感到非常满意,41.92%的企业感到满意,其中,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意度最高。
图3 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满意度
融资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举措,着力形成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合力。数据显示,各参评城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7.56%,比上次评估高1.34个百分点;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均值为1.21%,比上次评估下降0.35个百分点。31.74%的调查企业反映融资难度明显降低,27.45%的企业反映略有降低;31.09%的企业认为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有所下降。
图4 融资难度变化情况
3.各城市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得分稳中有升,“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小企业司法保护问题成为制约法治环境改善的主要短板。
评估显示,各参评城市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得分稳中有升,市场环境平均得分从49.51提升至52.80,其中,有15个城市超过均值,占比达41.67%;法治环境平均得分从70.30提升至75.68,其中,有25个城市超过平均分,占比达69.44%。
市场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采取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后“证”的数量均值为189项,较上年减少11项;政务服务平均分(59.22)比上年(55.90)提升5.93%,网上政务服务便捷度和服务效果逐年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2020年各城市新增企业户数均值为10.23万户,比2019年增加7%。
法治环境方面,各参评城市不断畅通企业维权渠道、提升行政执法规范程度、改善司法环境,强化中小企业权益保障。《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已有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宁波等16个城市制定本市或转发本省条例实施细则,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但评估显示,中小企业司法保 护问题是制约法治环境改善的主要短板,司法保护指标平均得分(71.32)比权益救济和行政执法低11.14%和5.46%。实地调研中,企业反映司法效率低、判决执行难、知识产权维权难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中小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4.各城市普遍重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创新中坚力量,创新资源大量集中于一线城市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评估显示,各城市普遍重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参评城市创新环境平均得分从40.14提升至41.95,其中,有15个城市超过平均分,占比达41.67%。各参评城市已基本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并印发培育或认定办法、建立企业动态库,资金奖补力度持续加大。从参评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成果来看,共计培育2338家,占全国总数的4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投入的中坚力量,对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创新资源大量集中于一线城市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评估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拥有的国家认定创新载体数量共计684个,占参评城市总数的26.53%;